悄然入场两年,贝壳找房如何做职业教育?



随着新修订《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行业先行者把目光放在职业教育领域。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应当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进一步强调,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其中,《职业教育法》的第二十七条指出,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按照规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第五十八条指出,企业设立具备生产与教学功能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所发生的费用,可以参照职业学校享受相应的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


在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作为政策助推的教育领域之一,备受创业者的关注。笔者有幸在今年的 2 月份,与贝壳找房在职业教育产品研发、教研产品研发、高校实施服务等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分享下贝壳找房布局职业教育产品的过程经验。



贝壳找房脱胎于房产经纪品牌链家。2018 年,贝壳找房上线,将链家、德佑等合作品牌以及海量房产信息汇集到一起,形成具有线上、线下优势的平台。2020 年 8 月,贝壳找房在美国纽交所敲钟上市。今年 5 月 11 日,贝壳找房以「双重主要上市+介绍上市」的方式回港上市,成为在美、港双重主要上市的中概股之一。目前,贝壳找房已从房产交易行业横向拓展到家装、家居及其他服务领域。


少有人知的是,贝壳找房已在职业教育领域悄然布局了两年,主要在 1+X 证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订单班、产业学院及专业共建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一布局一方面是基于贝壳找房的业务群、不同职能部门的岗位要求、企业未来发展的规划、人才诉求、岗位与高校专业对应的匹配等;另一方面是基于行业发展特性及目前高校开设对应专业的情况、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目前实训室的建设基础、院校意愿。


在职业教育产品设计中,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行业特性和岗位需求,同时也需要关注学校的人才培养意愿和「学生宽出口就业」的培养目标。另外从学院学科综合建设上多加考虑,比如:专业与专业之间形成专业群、专业之间的教师复用率、专业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跳出行业的产业链特性等。


目前产教融合院校端对应的产品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种属于教育内容服务,常见的有专业共建、产业学院、实训室、微专业、师资培训等;第二种是高校数字化产品内容,常见的有数字化平台、教学管理平台、移动慕课平台等;第三种是高校内涵服务建设,常见的有大师讲堂、公共实训中心、高校赛事、数字化版权中心等。在众多的高校产品中,专业共建和产业学院这两个产品的设计最能体现出学生宽出口就业的设计理念。于是,笔者将产品设计方向锁定产业学院,根据贝壳找房的产业特性,又跳出了房地产经纪行业,从居住产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进行通盘思考,设计了「新居住产业学院」和「未来家产业学院」,并开展了系列性的教育产品设计。



从产品设计上,「新居住产业学院」和「未来家产业学院」来自贝壳从业 20 年的积累,贝壳找房提供包括二手房、新房、租赁、家装、家居等全方位、高品质、高效率的居住服务,所沉积的行业知识体系具备了丰富的产业先进性。


贝壳找房选择基于自身企业大学的课程及培训积累的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产品,聚焦产业特性内容,把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训室等产品作为重点产品进行打造。与此同时,贝壳找房还开发了线上的实训性产教融合产品,做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针对「新居住产业学院」,贝壳找房将人才培养设定在房地产后市场领域,包括房地产的交易与流通、房地产媒体、物业、公寓、民宿、商业体等多种场景。目前高校的房地产类专业群仅针对房地产开发类设计课程,而房地产后市场类的课程尚未进入深度研发阶段。贝壳找房针对高校的现状,将专业群聚焦在房地产流通与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数字化运营与管理方向)、房地产投资与策划(大数据投资与运营方向)等,在专业设计上既满足了岗位实际技能需求,又符合高校未来人才发展要求。


针对「未来家产业学院」,贝壳找房关注到未来家庭中,室内装修设计/智能家居设计等家居家装行业的人才发展特性。既满足未来 5 年乃至 10 年的时代发展,又满足当代的人才发展现状。因此整个「未来家产业学院」设计就囊括了环艺设计、工程造价、智能家居、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等专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也从云设计、绿色材料、碳中和、智能家居、VR 实训、家装家居零售等角度进行了设计。



未来 5-20 年,高校与头部企业合作办学是趋势,因为产业公司更具备对行业的理解和对岗位的认知。而产教融合既要符合高校的人才培养发展,又要符合公司战略发展。如何做好产教融合?


产业链方面,贝壳提出融合性建设,引进贝壳产业内容,融合贝壳生态服务,将产业融入高校发展战略、融入城市产业体系,以此做到政-校-企融合;教育链方面,贝壳提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 OBE 理 念,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优化课程内容,突出课程的应用性;资金链方面,贝壳与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出资建设产业学院,以满足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行业需求,保证产业学院顺利实施;创新链方面,贝壳通过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培植等方式,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与服务。


2021 年底,贝壳找房宣布进行「一体两翼」战略升级,其中「一体」即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务赛道,「两翼」分别为整装大家居事业群与惠居事业群,家居家装业务是贝壳战略升级的重点。贝壳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如 VR、AR、AI 设计等能力,重塑家装线下服务场景和线上服务场景,打造了如 VR 看门店、未来家 AI 家装设计、工地时时看、户型方案库、AI 设计、自动化报价、水电 VR、激光量房等创新型场景应用。


伴随新居住时代到来,行业人才是既需要深入产业内核,懂产业,又要有数字视野,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提升经纪人的职业化和尊严感,一直是贝壳信奉的企业使命,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贝壳经纪人专科以上学历占比超过 80%,统招本科的占比为 45%,贝壳集团总部研究生 40%。贝壳对行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贝壳也以就业为导向,面向人才市场,以点带面,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通过与高校共建产业学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培养合格人才,打造集人才培养与就业于一体的示范性产教融合型企业。


以「未来家产业学院」实训室为例,贝壳针对自身业务特征,规划了未来家设计馆、未来家融合馆、未来家时空馆、未来家 VR 体验馆、未来家电商馆共 5 个实训场馆,并正在加速实训场馆产品内容的设计、开发、建设步伐。


未来家设计馆围绕贝壳「未来家产业学院」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需要设置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包含 PS、Cad、SKetchUp、3dMax、Bim、IlluVRay 等软件的应用实训。


除了学生常用的设计软件,贝壳自主研发 BIM 云设计软件,满足学生所需,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室内空间表现、施工图绘制、软装设计、个性化半包项目设计、整装项目全案设计、户型改造项目、适应疫情情况下的居家空间改善等项目的实训,掌握家装设计的实操技能。


未来家融合馆以工作室的形式设置装饰设计接待、装饰设计、材料工艺展示、装修施工管理等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装饰公司经营的各个环节,熟悉业务流程。融合馆设计的实训内容有:家装设计师谈单技巧、室内设计材料工艺、被窝精工 app 项目管理、被窝设计 app 运用、橱柜设计、样板间解说、鲁班系统操作、技术交底、品选汇说辞、橱柜裁切安装标准工艺、贝壳家装八大特色工艺体系(圣都)等。



未来家时空馆主要展示未来智能化的家居生活场景,通过数字化大屏向学生介绍未来家的最新理念及技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智能家居的设计理念、发展趋势,同时使学生对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有初步的认知。时空馆设计的实训内容有:智能家居未来生活展示、智能家居设计场景、智能家居产品安装及使用、物联网智能家居技术认识等。


未来家 VR 体验馆主要运用贝壳找房的 VR 技术,提供三维结构识别、激光量房、VR 拍摄等实操训练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先进技术的能力。贝壳找房在 VR 技术上,尤其在 VR 量房、VR 看房等领域,其 VR 应用独树一帜。通过 VR 实操运用、AI 云设计软件应用、VR 摄影师工作流程实训,打造全新营销获客场景技能实训。




未来家电商馆主要针对家居产品、装修材料的线上销售,以及设计方案的推广设计实训课程,通过网络商店的运营、直播等方式,训练学生实际应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销售的能力。实训内容包括:家居产品认知、电商平台应用技能训练、短视频拍摄剪辑、家居电器设备安装与使用、客户画像分析及沟通方法、设计直播、电商带货直播等。


产业公司做职业教育,一方面,必须要了解自己设计的产品内容是否符合院校的内容建设,避免进入产品设计好、学校不需要的怪圈;另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产品服务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履行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校企协同,优化创业实训实践基地条件,侧重实训与创业,助推人才培养、成效转化,精进学生职业技能,助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


一家产业公司切入职业教育,不仅仅为了做教育而教育,更多是希望把先进生产力带入高校,使家长愿意将孩子放在企业与高校共建的产业学院。标杆性企业进入职业教育,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的含金量,又把企业先进生产实践环境带入高校,可做到真正的产教融合。


(本文为投稿,不代表多鲸观点与立场)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