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巨头入局,重新认识教育信息化

导语


教育信息化从 1.0 时代的网络、智能软硬件升级,到 2.0 时代从系统、大数据等领域赋能教育产业,使之更加数据化、智慧化,再到接下来 3.0 时代推动实现教育公平,在这一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育公平始终是热议话题。


2020 年 9 月 18 日,多鲸资本联合虎彩举办「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公平」研讨会,各路企业家、投资人相约东莞,多角度、深层次的探讨相关问题,洞悉未来。


以下为活动现场精华内容汇总,经多鲸整理。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磅嘉宾之一,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副总裁朱俊先生带来了《按需印刷赋能教育业态因材施教的发展之路》主题演讲。


虎彩印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副总裁朱俊


1988 年成立的虎彩,旗下有包装印刷、个性化影像、按需出版三大核心业务,过去主做传统高端包装,近几年才进军数码印刷出版业。为什么选择出版?因为行业本身有两大待解决的痛点。一是库存,中国图书有 45% 的品类,一年销售量少于十本。整体市场销售金额 800 亿左右,而库存金额超 1000 亿,加上渠道方超 1500 亿,换言之库存金额接近销售金额两倍,每个出版社都苦不堪言;二是断版,中国 70% 的图书一版之后就断版,很多平台方如京东、当当,图书断版率达 33%,影响每年几十亿销售。


也正是瞄准库存和断版这两大痛点,虎彩选择了一本快速起印的数码印刷。具体怎么做?朱俊介绍,第一,虎彩通过全国五大基地布局,近生产、近配送,实现了降本提效;第二,通过投入大量资源,定制数码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实现了全面智能化;第三,通过降低油墨耗材成本,数模设备自我维护,再结合耗材纸张的采购优势,资源整合,最终降低成本让利客户。此外,虎彩背后还有 200 人的 IT 团队,一年近亿投资,打造智能化工厂,打通上下游链接,迄今已合作 300 多家出版社、200 多家民营公司。


但朱俊也坦言,虎彩推动了中国按需出版的发展,但在传统「以产定销」的图书销售模式下,并不能彻底解决库存和断版问题。怎么办?只能彻底改变整个行业,变「以销定产」。通过出版社、渠道方和虎彩完全的数据共享,实现彻底的按需出版合作模式。C 端客户在京东平台上下单之后,信息直接传到虎彩工厂,虎彩在云平台上调用图书数据,进行一本起印的生产,直接配送给客户终端。大量的图书出版社不再有库存了,渠道方也不会有库存了,从而彻底解决行业库存和断版问题。朱俊介绍,虎彩的虚拟仓已经成为京东的第八大仓库。而在合作过程中,虎彩也造了图书内容的数据管理能力,一本起印的生产制造能力,内容方、渠道方、制造方、客户方全面打通的系统融合能力、快速交付的仓储物流能力。


民营教育机构的合作也随之而来。目前,虎彩与教育机构的合作模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解决采购预数不准问题,虎彩提供分公司按需出版或总部集采管控方案;另一类是为因材施教,虎彩打造定制化平台,实现 DIY 教材,甚至可以基于学生数据做差异化的作业、个性化错题集、学习诊断报告。


而在服务教育机构的过程中,朱俊表示虎彩也充分意识到服务比印刷更重要。因而两年来,虎彩不断投入资金打造内容管理系统,研发智能化封面设计和自动排版,研究智能分拣配套和智能仓配。他最后总结说,今天已经到了重新认识按需印刷的时候,赋能因材施教,就在当下。


作为教育行业老兵,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葛文伟分享了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出版)行业及政策概况。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葛文伟


他表示,过去由于招投标流程、强资源上市以及教育信息化赛道传统教育公司的十亿天花板,他在 2007 年到 2016 年,几乎没看任何教育信息化项目。但过去三年,底层技术变化让这个产业链诞生了新的增长机会。尤其互联网大厂的入局,让教育信息化赛道的选手都回到同一起跑线。


两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生了。首先是教材。当传统数字出版市场和轻学习、知识付费、数据挂钩,全国总容量预判从 600 亿扩容到三四千亿。传统出版业态和信息化进行结合以后会变成创业洼地。再者是信息化装备。5G、IoT 也就是所谓物联网时代到来,硬件领域将出现颠覆性机会,整个市场会诞生 6 千亿到 7 千亿的新增量。


过去教育创业者可能是做内容、服务、工具、硬件、软件等等,但是未来教育创业者只有三种角色:数据生产者、数据链接者、数据应用者。类似美团、阿里这样产生海量数据的公司,没有边界,可能分分钟会跨界。


葛文伟以阿里云与杭州知名学校所合作的教育大脑举例,全流程教育大脑系统帮助学校实现了年轻师资的迅速成长、学生的及时反馈系统、师生间的正向双向激励。而当教育变成了数据经济体,他预判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驱动,只能靠互联网巨头公司,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


他直言,像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巨头,可以完成自身的生态闭环布局,但没有能力变成底层生态,而这四家公司早晚会变成行业里的底层生态。具体来说,尚在学习阶段的字节跳动,若跨过学习周期会变成非常可怕的生态方。华为云端一体后也一定会变成生态型公司。腾讯虽然以 C 端基因入局,to B、to G 存在难度,但不容忽视。阿里巴巴将钉钉合并在阿里云事业部,正推动云钉一体,也不容小觑。


总结来说,从流量到新教育基建的转变,教育行业迎来了巨头时代。他们不再是靠流量赋能,而是靠基础技术赋能。在数据时代,教育创业者可能都要重新思考,我到底是腾讯系、华为系、阿里系还是字节系,到了不得不思考站队的时候。


说回教育信息化,未来的教育科技和教育工具都值得延展性思考。而教育信息化从业者要在教师、内容和交互场景之间,创造自己的位置。教育信息化是技术赋能、教育大脑、全面普惠,最终让教育大规模、普惠、个性化的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


             

葛总分享之后,松鼠 Ai 全国校区事业部副总经理杨燕丽女士带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学习方式》的主题演讲。


松鼠 Ai 全国校区事业部副总经理杨燕丽


时下人工智能概念火爆,号称 AI + 教育的产品也层出不穷,而人机大战成为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属于真正 AI 的重要标准。


杨燕丽首先以松鼠 Ai 六次人机大战中 AI 组六次战胜真人教师组的故事引入,继而介绍了松鼠 Ai 旨在为每个孩子输出个性化内容的「Ai 地基」产品。


所谓「Ai 打地基」,即针对学习基础不扎实的学生,用 AI 技术追根溯源,定位薄弱知识点所在的知识链条,顺藤摸瓜,找出源头的薄弱知识点,再逐一攻破。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定位薄弱知识点,松鼠 Ai 系统还对知识点进行了纳米级拆分,作为「Ai 打地基」产品的支撑。除了知识点的纳米级拆分,松鼠 Ai 独创了 MCM —— 学习思想能力方法拆分,可以准确扫描学生知识漏洞。


杨燕丽认为,人工智能知识系统是基于五大特征:学生当前知识状态、当前能力水平、过去学习能力、过去学习化目标、即将学习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及重要性。教育的本质是知识获取和转化过程,她表示,松鼠 Ai 希望通过 AI 赋能的力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杨女士分享之后,古筝笔记&筝语古筝 CEO 许美林带来了《浅谈校内音乐教育的现状和信息化的需求》的精彩演讲。


古筝笔记&筝语古筝 CEO 许美林


许美林首先分享了音乐学习的两个基本逻辑:一个是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音乐学习始于语言和自由的逻辑;另一个是贝多芬现代音乐中提倡音乐应充满激情、打动人心,重情绪而非技法的逻辑。继而他谈及音乐或整个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孩子或早或晚都会经历意识觉醒,进入自驱学习的状态。但怎么让孩子早点觉醒?音乐可以帮助孩子更早认识到真正的意境、情感,更早觉醒。


至于校内音乐教育现状,他直言和 K12 没法比。中国学历教育太快,音乐教育跟不上。教材单调没变化,教学没方法,教辅、多媒体课件匮乏,课时经常被挤占,师资缺口大。教育部规定,小学每 15 个班、约 600 人,需配备一个音乐老师,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几千人学校只有 1 - 2 个音乐老师。


但好消息是,今年中国有八个省市进行了首次音乐试点中考。虽然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不定,考试所占分值不高,但反向推动了校内音乐课堂新要求,带来了音乐信息化的新机会。有的公司签了某市的音乐试点中考落实,有的公司承接了校内社团课和试点班课,有的公司在探索做校内音乐交互平台,做课堂教学系统、测评系统……


许美林总结说,很多在 K12 文化课品类里常见的信息化产品,到了音乐领域却成了新鲜事物。他预判音乐教育市场规模可以对标体育教育。如今所有初中生都会花钱上体育课。音乐如果逐步从试点变成全国中考项目,先校内塑造,后校外重塑,其校外培训教育的市场空间,值得想象。

许美林演讲之后,卓越教育投资合作部负责人梁颖琳女士带来了《疫情之下,科技如何助推传统教培机构转型》主题演讲。


卓越教育投资合作部负责人梁颖琳


疫情之下,学生用户集体触网,教培行业整体升级,OMO 成为大势所趋。卓越教育作为成立 23 年老牌全科教育机构、香港上市公司也积极发展在线业务,转型 OMO 。


梁颖琳表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以实现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为目标,进而选择他们合适的学习方式,虽疫情下大部分的用户都触网学习,但线下学习仍将长期存在。除了线上线下的物理切分外,学习方式具有多样性。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从效率和效果出发,OMO 是实现个性化学习所不可或缺的。从 O2O 到 O+O 再到非核心环节 OMO 最终到核心环节 OMO ,在整个教学交付过程中,实现每个环节的效能提升,是 OMO 模式的核心。对教育机构来说,在从消费互联网往产业互联网转型过程中,要实现数字化构建,就要用 OMO。


以卓越为例,旗下有诸多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产品,其 OMO 实践可分解为十个服务环节:第一是触达,结合线上、线下,做社群运营,做数字化营销;第二是体验,用线下和线上体验课,高效组合;第三是报名,现在大部分已转为在线报名;第四是测试,不论在线还是线下,根据学生情况做个性化匹配和测算;第五是授课,不需多讲;第六是学习,线上线下多途径、多端口支持;第七是练习,各个阶段线下或在线练习;第八是作业,与 AI 结合打卡;第九和第十是辅导和服务,强调智能化,最终从存量转回增量,形成闭环。

最后,梁颖琳介绍了卓越大平台赋能,即通过「易、智、云」大平台+强中台,为管理、教学、学生和家长赋能。


活动最后,校掌科技创始人余龙、三盟科技创始人王喜英、玩瞳联合创始人及 CTO 潘鑫、谦润学习电脑创始人王乐京、十牛科技创始人麦健祺,围绕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公平,进行了精彩的圆桌讨论。


   


更多嘉宾分享内容,即将发布,敬请关注多鲸微信公众号。


如需嘉宾 PPT ,可搜索手机号 15311831917 添加多鲸小助手好友,备注教育信息化。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