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Somebody 到 Nobody,在教育产业巨变中寻找位置

导语


教育信息化从 1.0 时代的网络、智能软硬件升级,到 2.0 时代从系统、大数据等领域赋能教育产业,使之更加数据化、智慧化,再到 3.0 时代推动实现教育大规模、普惠和个性化,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公平始终是热议话题。


2020 年 9 月 18 日,多鲸资本联合虎彩举办「教育信息化赋能教育公平」研讨会,各路企业家、投资人相约东莞,多角度、深层次地探讨相关问题,洞悉未来。


活动开场,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葛文伟率先分享了教育信息化(包括教育出版)行业及政策概况。


以下为活动现场实录,经多鲸整理。

作为教育行业老兵,2007 年到 2016 年,几乎九年时间,我没有看任何教育信息化项目。直到近三年,投了两个项目,一个晓羊科技,被字节跳动收购了,还投了一家专门帮出版社做信息化的公司叫智慧流,长得不错。为什么之前不看教育信息化项目?因为所谓的招投标,所谓的靠强资源上市,所谓的十亿天花板,也就是教育信息化赛道传统教育公司从来没有超 10 亿的收入。科大讯飞今天变成几百亿的公司,主要靠收购而不是自然增长。

但过去三年,底层技术变化让这个产业链诞生新的增长机会。尤其互联网大厂的入局,让教育信息化赛道的选手,无论你有多厉害、能搞定谁,所有人都回到同一起跑线。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叫做从 Somebody 到 Nobody,在产业巨变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过去 20 年,我看到所有和教育有关的生意只有三件事:卖书、卖课、卖装备。

在教育信息化赛道,有两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个就是教材。十年前推一教一辅,导致最后只有 20 多家出版社活着,几乎每个省都有一家国资背景、新华书店背景的出版社坐拥几十亿收入。整个市场大概五六百亿。

但在数字融媒体时代,教材从所谓的纸媒变成了富媒体、融媒体,从冰冷的书变成可以和学生进行交互的产品。比如智慧流,帮助 21 家出版社英语小学教材做了融媒体赋能。这些出版社为什么愿意和一家创业公司合作?因为过去出版社一教一辅两本加起来,大概 15% 的毛利,一个学生挣三块。只是因为有国家专营权,量大,所以收入高。到了数字媒体时代,拿智慧流举例,帮了所有出版社做数字融媒体服务以后,学生、老师的大量留存学习数据被打包,可以赋能到教材以外,产生新的附加值产品,客单价变高,家长自愿购买,营收轻松过亿。

大家有兴趣可以翻一翻淘宝教材销量指数,专门给家庭主妇和 90 后做的菜谱书,卖的可火了。如果是信息化公司帮助这些公司做菜谱的信息化会是什么样?还有财经类书籍、股票入门、证券入门…… 可以做大量理财课程、轻知识付费。今天打开淘宝、京东,图书排名前 20、50 的,统统可以用这个方法重新做一遍。

所以在传统数字出版整个市场,和轻学习、知识付费、数据挂钩,全国总容量预判从 600 亿扩容到三四千亿,从原来能出 20 来家上市公司到可能会诞生一两百家为出版系统提供信息化服务公司,每家都还活得不错,还会诞生百亿级收入公司、千亿级估值公司。传统出版业态和信息化结合以后,会变成创业洼地,教育信息化和出版进行结合的过程当中,有大量机会。

第二,信息化装备也一样,这两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教室里还有多少东西是没有被 5G、IoT 也就是所谓物联网数据改变的?未来,所有装备都值得重新干一遍。在 5G 时代,会诞生出 6 千亿到 7 千亿的新增量。可以大胆地想,硬件领域里面颠覆性的机会到底在哪里?


这张图是要对所有教育创业者进行重新定位。过去教育创业者可能是做内容、服务、工具、硬件、软件等等,但是未来教育创业者只有三种角色:数据生产者、数据链接者、数据应用者。

王兴有句话,为什么今天互联网企业都变成了巨无霸?因为他们拥有了数据。类似美团、阿里这样产生海量数据的公司,它没有边界,分分钟会跨界。未来所有教育创业公司,尤其离数据最近的信息化公司,如果不是数据生产者、链接者和应用者,会没有未来。

举个例子,阿里曾经派了几十个阿里云工程师,驻扎在杭州非常知名的一所学校,干了三年,把整个学校的数据治理全做了一遍。那所学校的一本率是 97% 。老校长干了 20 年,说 20 年没干掉一个事,就是尾部 11% 的学生。所谓「尾部」学生是说只能进入一本,去不了 985、211 高校。结果用了全数据监测以后,第三年,尾部学生干到了只有 3%。

我跟阿里云项目负责人交流时,他说,强校的弱生、弱校的强生、强校的年轻师资、弱校的头部师资会做出非常有意思的组合。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今天如果重新干一遍,一定会首选教育作为突破口。因为只有教育有两个特征:第一,在封闭环境里面;第二,拥有全流程数据。这是最容易形成大脑级、AI 级的条件。

我跟杭州这所学校的校长交流,问他用完全流程教育大脑这套系统,三个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第一是年轻。教育里最大的驱动力其实是老师。因为这套系统,年轻教师不需要花十年,只需要花两年,就可以干教学、教研,成为一名高级教师;第二是及时反馈。在教育领域里面,及时反馈是比什么都重要的数据支撑,可以修正一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路径。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及时反馈系统。第三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及时、正向、双向激励。花了上千万人民币,几十个工程师,三年时间,最后的结果就是教学教研的及时反馈和积极激励。

花那么多时间讲这个例子,是想问大家,现在教育行业谁有本事把一个学生、一个学校的全流程数据干掉?我们有一个预判,产业级平台肯定不属于创业者。阿里云投了几十上百个工程师做算法,几乎把那个学校方方面面改了。好未来据说目前有 8 千名工程师,但是和华为、字节跳动、阿里、腾讯这四家数以万计的工程师比,算什么呢?


所以我们有一个预判,在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驱动这件事情上,未来只有互联网大厂能做。过去五年,我相信教育和互联网大厂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只有流量,而教育恰巧是和流量没什么关联的生意。我预判说,教育还会百花齐放,不会被互联网大厂干掉。但五年后,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教育变成了数据经济体。未来切割教育孤岛,只能靠提供云覆盖、超级边缘计算以及全数据的互联网巨头公司,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

这次疫情,国民教育在线需求逐步崛起,为平台化提供了可能。三年前,大家都觉得钉钉、企业微信和教育好远。但疫情突然让它们变成国民级的存在,变成行业底层工具。这次疫情,钉钉两个月的云服务器投入是 10 亿人民币量级。任何一家独立教育公司都投不起。

像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巨头,它可以完成自身的生态闭环布局,但没有能力变成底层生态,而这四家公司早晚会变成行业里的底层生态。             

字节跳动现在非常疯狂,虽然还在学习阶段,还在犯错,但还是要相信,假以时日,张一鸣那个团队能够跨过学习周期,在付出学费以后变成非常可怕的生态方。

华为云端一体后也一定会变成生态型公司。       

腾讯虽然以 C 端基因入局,to B、to G 存在难度,但是不能忽视它。     

阿里最近动作也加快了,把钉钉合并在阿里云事业部,云钉一体。

总结来说,从流量到新教育基建的转变,教育行业迎来了巨头时代。他们不再是靠流量赋能,而是靠基础技术赋能。在数据时代,教育创业者可能都要重新思考,我到底是腾讯系、华为系、阿里系还是字节系,到了不得不思考站队的时候。

说回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件把教师、内容、交付场景这教育核心三大要素完美串到一起的事情,还有几个方面可以延展性思考。

一个是未来教育科技。AI、区块链、5G,这些东西都会真实发生。我们其实没有办法想象未来在 5G 时代、AI 时代可以做什么,但对教育信息化从业者来说,一定要知道,十年以后你一定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在教师、内容和交互场景之间,创造自己的位置。

      

教育工具也一样。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数据采集分析的重要入口,并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阿里云团队在那个学校三年产出,涵盖数据融合加工层面、数据治理层面、数据开放共享层面、数据应用层面等等,几乎把那个学校所有地方都部署了连接器,就为了数据采集。最后的结果就是让教育大规模、普惠、个性化的不可能等边三角成为可能。


             

我们认为当教育大脑能够成为公立学校标配的时候,当学生可以在公立学校,哪怕是五六十人的课堂也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时候,就不需要课外辅导。其实,K12 文化课不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它只创造企业价值,让很多教育企业家成为全球富豪。它也创造个人价值,谁学的快,谁交的钱多,就可以上清华北大。本质上它没有提供更好的社会价值。

教育大脑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精准就业。过去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问题是学校培养的学生和就业市场的不匹配,所以有了新工科,有了产教融合。

现在有了教育大脑,在就业这件事情上可以大量应用。举个例子,比如说朱总最好的那个秘书突然嫁到美国去了,朱总要找另外一个新秘书。教育大脑就可以把朱总认可的秘书贴成几十个纬度标签,反向推到学校,哪怕是三本学校。问学生你想不想成为朱总的秘书?你的学姐干过 50 件事,你干了这 50 件事出来,大学毕业就可以被朱总录取。教育大脑在做精准的标签化、数据化,产生大量路径回推到学校。所以我们认可教育大脑未来会在教育信息化起到核心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 2012 年开始,花非常大力气看教育信息化赛道。教育信息化应该在公立校内发生,应该在公益、普惠的性质下产生个性化效果。总结来说,未来教育信息化是技术赋能、教育大脑、全面普惠

因为只有普惠才是真正的未来,谢谢大家。


更多嘉宾分享内容,敬请关注多鲸微信公众号。

如需嘉宾 PPT ,可搜索手机号 15311831917 添加多鲸小助手好友,备注虎彩。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