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人谈 | 即构科技的教育“广角”视野与“精准”服务

12.jpg

教育信息化赛道今年开始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竞争时代。不论是线上头部品牌的免费课支持力度,还是行业呐喊 OMO 口号的热度,亦或是信息化服务商新增合作伙伴环比增长率降幅,诸多现象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从年初的暴增逐渐回落到平稳的状态。


前期狂热转型线上后,静置下来的教培行业开始思考转型线上背后的逻辑。而在教育信息化赛道中,即构科技是一个有些“特殊”的选手,它成立于 2015 年,主要为合作伙伴提供系统化音视频云服务。起初切入泛娱乐化赛道起家,覆盖了 70% 的头部客户,而后扩大领域范围至多行业,包括在线教育。总部深圳外,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设有分部。


其核心技术成员来自腾讯、YY、华为等企业,合作客户包括映客、花椒、微博、平安科技、360、喜马拉雅、荔枝等;其中教育客户包括好未来、作业帮、掌门一对一等头部企业。


目前,即构实时音视频云服务已经为超过 200 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服务企业数达到 4000 多家、日均音视频互动时长超过 20 亿分钟。


那么,从即构的视角出发,对比部分互联网化程度较高的异业,教培行业目前存在哪些信息化痛点?不同教培机构选择技术的底层逻辑有何不同?异业先进的经验和玩法对教培行业又会有哪些借鉴?



教育行业信息化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在信息化程度高的、玩法先进的泛娱乐化领域,玩家大多具有“根正苗红”的互联网基因和背景。相较而言,教育行业的信息化属性是比较弱的。一个最明显的表征是教育头部企业的 CTO 们大多都是从互联网大厂引进而非一开始就驻扎本行业内。


技术人员储备不足、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较弱、底层建设能力不足等这些都是教育公司信息化途中普遍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从一开始就具有起量慢、打法重的特点。


2003 年非典,淘宝携支付宝正式打开了中国电商市场,2020 年新冠疫情给了互联网重构教育的机会。相比之下,教培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比较缓慢。


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 2014 年前后,教培行业经历了线下大班、小班、1 对 1、O2O 几种形态,2014 年在线教育浪潮袭来后所有的线下模式又开始在线上尝试重新跑通。经历了 30 多年的发展,教培行业主流赛道早已过了比拼内容和师资的阶段,转而开始注重技术、运营和后期服务,也就是说教培行业大规模互联网化概念的打响不过六年。而占据了中国几千年教育历史的体制内教育互联网化程度则更低。


背后是教育事业的“重”属性:一是教育承载了孩子的未来发展甚至整个人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每阶段的教育产品属于一次性交付,学习和成长的时间是不可逆的;二是教育行业课程属于预付费、长周期产品,培训耗课的过程一般都长达几个月甚至一年,使得教育公司的收入确认必须额外谨慎,避免因经营不当导致突然间内大规模退费引发的危机;三是教育场景面向的人群涵盖老师、学生、家长甚至还有幕后的服务性质工种,而“人”是最重也最难标准化的部分,加之线下必须的房租、水电成本,使得培训机构很难快速奔跑起来。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教培行业的“容错率”非常低,互联网化试错成本高,导致其脚步有些许迟缓。“例如玩游戏过程中如果出现卡顿和延迟,只会影响部分用户的体验,并不会造成实质的影响,因为游戏玩家更多还是关注游戏内容制作本身。而在线教育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 bug,则会引发家长的投诉甚至退费,对机构的流量和口碑影响很大。”即构科技教育行业产品负责人张敏(Monnis)表示。


教育行业发展缓慢、容错率低、自研能力弱、投入成本不足使得大多数教育机构都缺乏自研技术和自建平台的能力,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接入第三方信息化服务商以达到短期内跑通线上化的目的,这便催生了教育信息化赛道的机会。



总体来看,目前,教育赛道接入的信息化系统主要有 SaaS 和 PaaS 两种,二者的特点不同。张敏解释道,SaaS 系统相对来说是一个完备的平台,相当于“精装房”,用户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接入。其运作的房间功能、互动形式、品牌露出都是固定的。PaaS 系统则更加底层,相当于基础的“水电煤”,主要包含音视频集成服务及教育组件部分,用户接入后需要自行建设其中的基础设施。


对比来看,二者的优缺点也十分明显。SaaS 系统接入和使用周期短,更加便捷,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相当于机构要将自己的老师、学员、教学内容等数据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上存储和调用,容易存在外流的风险。”张敏表示。而 PaaS 系统虽然相对建设周期长,对机构自身的实力和资源储备要求高,但用户可施展的空间更多,可以自行搭建符合自身需求的在线化平台。


张敏同时认为,在教育机构发展的不同阶段,其选择切入系统的背后逻辑也不同,具体来看:


受成本、研发能力、时间紧迫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教育企业更倾向于直接选择 SaaS 产品,或者选择可以简单快速接入的 PaaS 方案,但一般不会在这个阶段做过多的业务延伸。


随着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就会逐渐产生品牌、运营、业务拓展以及自己搭建平台的需求,在研发人员和成本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一些成熟的 PaaS 云服务商进行合作尝试,云服务商会根据企业对自建平台的需求,结合已有解决方案及与第三方开放平台的合作方案,支持企业新业务的探索。


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有了大量固定的用户群体时,相比新业务拓展,企业会更加关注平台服务的稳定性、质量保障。这类型企业一般会接入多家服务提供商进行容灾备份,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通道,达到更优质的课堂体验。


“多通道”的引入对进入成熟阶段的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当海量用户同时上线学习时,如果该产品的客服人员同时去处理多项故障是很难快速分析原因并处理的,但在线教育的场景又要求必须即刻排障,此时切换通道是一个可选的方式。客户可以在一个通道出现故障的时候,快速切换到另一通道确保课程顺利进行。


反观服务商,在多通道层面也可以根据长期服务客户的经验积累分析出合作伙伴所处地区和机构学员所使用的设备终端情况,反推出哪一种通道更适合合作伙伴。“教育机构通过数据统计可以得知某通道接入某地域、某类设备终端后体验效果更佳,就可以提前匹配特定通道与地域、设备,减少故障。”目前,即构的音视频云平台兼容 15000 多种机型,几乎覆盖所有学生终端设备及型号。


“总而言之,PaaS 和 SaaS 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实力、业务发展需要甚至地域设备特点自由选择接入哪类系统、购买哪家的产品,以达到最优的效果产出。”张敏解释道。以今年疫情期间全员线上化举例,许多中大型品牌都更加体会到此前线上化能力不足,开始发力搭建本地化网校;而众多的小微机构更倾向于使用在线平台进行过渡,直接接入第三方的一站式线上系统授课。


但是,教育细分赛道繁多、学习场景更是错综复杂,单凭一套 SaaS 或 PaaS 系统依然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矛盾如何破除?


1.png

答案是场景化的需求定制。


先从班型维度拆解。在线教育主流的三种模式,1 对 1 主要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交互,要求低延时、通话稳定性高;小班需要保障多人实时互动的顺畅性及多人同时操作的“冲撞处理”;大班则是百万级流量用户听课和答题的系统容量及稳定性。


以对技术要求最高的线上互动小班举例,其中涉及到许多功能和技术点的实现。


第一、实时音视频。互动小班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提供超低延迟的音视频互动,同时也需要保障多人通信时的优质音画效果。例如多人低延迟实时互动、多人互动双讲效果好、多种硬件机型适配兼容、复杂网络下无卡顿教学等等;第二,根据小班课独特的业务场景,还需求提供多重后台管理能力,例如可划分老师、学生不同课堂角色的操作逻辑;支持上课、下课等课堂状态管理;支持对课堂上摄像头、麦克风的管理等等;第三,为了实现更好的互动教学效果,互动小班还需要接入互动白板、云录制、IM 实时消息等多重能力。


细化到白板的使用,例如遇到多人同时对一个图源进行操作产生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利用算法判定哪一个是有效操作、哪一个是无效操作,执行有效操作,复原无效操作。


因而,若一个教育机构想构建线上互动小班课,首先需要集成音视频 SDK,接着自行开发后台逻辑,同时再接入白板、IM 等能力,多个技术环节要打通,往往需要机构接入多家服务商系统,投入成本很大。


针对行业目前存在的线上教育痛点,近期,即构开发了“互动小班”,将小班课场景所需的互动白板、云录制、实时消息、业务后台等能力进行了打通,为客户提供小班课的全套业务功能。相比起传统的在线小班产品,互动小班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全平台 Demo 源码,将小班课场景所需的音视频 SDK、白板文件 SDK、IM 实时消息 SDK 以及录制服务等功能打通,降低客户集成难度和时间;二是为开发资源不足的教育客户开放了前端及业务后台源码,帮助快速实现各平台的界面开发、前后端交互以及教室管理、学生管理、权限管理等后台服务;三是在音视频质量分析平台“棱镜”的基础上,新增了针对教育客户所关注的各类数据服务,例如进入/退出课堂数据、教学时长等,帮助客户进行运营分析。


整体来看,目前即构已经形成了 AI 课堂、互动小班、双师课堂、1V1 课堂、小班课、大班课等多样化的解决方案;其中白板文件可以做到存储与互动分离、转码与存储分离、支持用户自有云存储和内容分发网络、全球都可就近接入、支持云录制功能。


再从赛道维度剖析。教育行业涵盖 K12、语培、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多种细分赛道,甚至每一个赛道下的细分品类对技术的要求都不相同。就拿线上化程度最高的 K12 举例,其中数学和英语学科对技术的要求不同,数学需要高频的课件互动和白板书写、英语则对声音拾取和多人互动要求较高;素质教育中编程注重协同编码、美术需要高清画质、音乐倾向无阻音频等,而舞蹈、体育类需要特质摄像头等线上化难度更高。


针对繁杂的教育细分赛道场景,即构的做法是将每一个模块和功能的性能都尽可能极致化,并配套单独的接口,用户需要哪几项功能都可以按需组配。目前即构形成了包含互动白板、服务器录制、AI 美颜滤镜、无阻音频、协同编码等多项可独立使用和组合的功能。


但同时可以看到的是,现阶段教育与技术的融合程度还相对较低,很多细化的场景可优化的空间较大。对于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即构当前的探索方向在于挖掘赛道垂直需求、构建更精细化的一站式场景解决方案。


“我们其实可以比现在离客户更近一步。”张敏谈到,现在市场上普遍的技术产品离用户的真实场景需求还是比较远的。例如产品场景只覆盖到了小班课,但是小班课中还有引流课,引流课又分导播课、试听课、AI 推送课等等,这些细分场景下的教育逻辑是我们努力构建的方向。现阶段,即构的产品技术人员会直接去到机构现场、体验课程的一线流程,希望挖掘客户的真实需求用于技术提炼和再次赋能用户。


其次,相比起泛娱乐化领域,教育用户对数据的敏感性更高。张敏解释道,例如教育公司可以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数据、质量分析数据、预警信息等进行故障排查和模型优化,通过流的信息直接去系统查询十分便捷。当下,即构也在针对教育客户提炼优化出场景和数据,合并入整体解决方案中帮助更多合作伙伴使用和学习。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入局,势必会加速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整体进程。


目前,教育之外即构的客户还覆盖了社交、游戏、直播、零售、金融、医疗、呼叫中心、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形成大的商业生态圈。那么从即构的视角来看,对标“先跑起来”的异业,“后跑起来”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和变革的方向在哪里?


先看传统线下机构,以盒马鲜生举例对标新零售业,盒马鲜生实现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零售业态,重构“人货场”的生态,为前端用户创造了全新的购物体验,在后端提高了零售终端和企业运营效率。主要有无人零售、生鲜类商超和智慧门店三种品类,包含盒马鲜生、盒马菜市、盒马 F2、盒马 mini 等不同面积、不同选址逻辑、不同服务的线下门店。


而目前,教育行业的线下实体店分为传统线下教室、双师教室、招生体验店、OMO 智慧教室、教育综合体等。那么基于盒马鲜生的生态布局,未来教育行业是否也会出现更多场景融合打通的、不同需求服务的线下门店?


张敏认为,盒马鲜生的线下店以运营为主,教育的线下店更多承担获客的责任。而教育的需求分散、具有小范围相对封闭性的特点,每个地区的机构只负责经营好自己附近“三公里”的范围,需求较难打通;而且即便是同一所城市,东边和西边的学校学习进度和内容侧重点都可能不同,比较难像新零售一样做到产品完全标准化输出。所以,教育线下门店未来的场景形态演变还有待考察。


行业线上玩家则可以对标游戏和社交这两个线上化程度最高的领域来看,这两个方向也是教育行业在线化正在探索的重点。


近两年,教育产品尤其是在低幼阶段闯关式、进阶式的游戏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打怪、升级、得道具、金币勋章奖励、赢得积分换取奖品等都是十分常见的套路。其背后是正向反馈机制和成长体系的建立,使得游戏化的学习过程比线下传统学习模式更具有吸引力,促进孩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受限于线上场景,在线教育产品对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连接和社交属性比较缺失。“游戏和社交两个领域的互联网化创新对于教育行业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张敏谈到,以社交举例,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分享打造学习型社区,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复购率。


具体来看,借鉴异业,教育过程中的社交化可以迈向以下几种发展方向。第一细分学生的需求和专业场合,添加标签模式,便捷聚集领域细分化的学习团体,帮助用户过滤掉大量无关信息,提高学习效率;第二,通过设置线上自习室、好友学习提醒等功能,填补线上学习“孤身一人”的情感空白,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第三,将家园概念与线上课堂、家庭场景融合,在线上作业、线上答题、家长监督等融入新玩法,将老师甚至家长角色引入家园,共同陪伴成长。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