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龚焱教授:一个公司到底因何成功



在ESC2018中国教育资本年会上,龚焱教授将中国的创新路径分为三个阶段:1)移植创新;2)整合创新;3)跃变创新,并清晰明了地向大家解释了三种创新路径的区别和特性。


龚炎教授认为,三种创新路径都有价值,在不同的时间段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处于整合创新向跃变创新跨步的阶段,需要这种明天思维。




1. 引言


非常高兴参加ECS中国教育资本年会,通过这次机会跟我们教育界的朋友来交流。如果我们从历史节点来看今天的话,这个点上可以说是40年未有之大变局。过去经济发动机的状态都处在边际效应,而现在基本都处在停滞或是熄火的状态,也没有人知道新的发动机在哪里。所以,现在进入了一个很痛苦的平台期。人口红利不再有,对外贸易优势正在受到挑战,内需压力也正在受到挑战,但无论是创业界还是投资界,我们目光都投射在一个点上——创新。我们怎么样通过创新这个发动机,把过去40年的神话再延续下去?这是摆在我们在座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2. 时代动力&明天思维


创新本身是非常难的事,大家可以和我一起回溯40年来中国的创新有什么特点,看看过去我们的创新路径是怎么演进的,对未来有一个什么样的投射。所以我今天的分享的主题是“创新路径的演进”,我用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时代动力,一个是明天思维


“我见过的最成功的创业者对他们成功的原因一无所知,我的成功对我自己来说也依然是个迷。”——以太网发明人BOBMETCALFE。


我想先从这句话开始说起,BOBMETCALFE是以太网创始人,他对互联网贡献之一是在1970年代提出的METCALFE定律,当时只是一个猜想,但这个定律在40年后被数据验证,这个定律是关于网络效应的价值。他提出了一个公式:网络的价值不应该是和网络节点数成正比,而是应该跟网络节点数的平方成正比。这在当时是一个石破天惊的猜想,而今天,网络效应的价值是符合这个公式的,因为网络的价值不是和用户数相关,而是跟链接数相关。



3. 一个公司到底因何成功


METCALFE说,我见过最成功的创业者对他们成功的原因一无所知,我今天的成功对我来说也依然是一个迷。这就回到所有商学院都面临的一个困境:一个公司到底因何成功?在实验室中找到归因是相对容易的,因为研究对象是相对静止的,有一致性的,在高度控制的环境里面可以找出为什么X导致了Y,这个命题相对容易。但是商业社会里,这个命题非常难。战略学也好,管理学也好,创业学也好,发展到今天依然很难找到一个钢铁般的结论表明你做了X,一定会导致Y。为什么?因为商业社会中充满了噪音,甚至噪音远远大于信号本身,从噪音识别出信号本身就非常困难。而且商业社会中研究的样本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变化的,样本本身不是静止的,也不具备一致性。就像你要用枪瞄准一个高速移动和变化的靶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如果看单个样本,几乎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包括我们教育界。由于刚才说的这两个因素,传统意义上的所谓标杆对准实际上会变得非常的艰难。因为我们学习的标杆本身是在不断的演进,所以很难得出一个确定的归因。


4. 时代驱动力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单看一个样本很难得到结论,但如果是大量样本在较长跨度上可以看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时代发展趋势的判断。这就回到第一个点,从外向角度来看,我们考虑的是时代驱动力发生了什么样的关键变化。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是一个大样本,包括美国所有上市公司从50年代到今天的表现,公司数量超过1000家。把这个数据分成两组,第一组是表现在前1/4的上市公司,第二组,是对标组,表现在后1/4的上市公司。所谓头部的1/4和尾部的1/4,采用的指标是扣除财务成本和税费之前的利润率。

首先看一下头部25%公司,利润率一直稳定在20%,近年达到30%,主要是息税前的毛利率。而从对标组的结果来看,命题A认为头部的25%一路向北,尾部的25%水涨船高,只是起点和终点不一样。命题B正好相反,认为头部25%的增长必须是以另外一部分的公司的牺牲为代价。


如果对这两组数据做一个对标,过去64年里面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如果看红色和绿色这两组线,我们看到了什么?马太效应。

商业史基本上分三段,第一段叫做风平浪静的35年,从50年代到80年代;接下来进入一个过渡期,从80年代到90年代;然后进入到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从95年开始到现在形成,剪刀差不断的加大。马太效应现象背后反映的是时代驱动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50年代到80年代,企业的核心驱动力是规模,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会下降,市占率提高,最终规模可以进一步扩张。但是进入90年代之后,所谓的规模经济依然存在,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在原有的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叠加了一层网络效应,而网络效应最终导致结果之一就是赢家通吃。在很多行业里,我们认为网络效应不明显,赢家通吃不可能发生,但是这些行业正在产生网络效应,现在正在越来越走向赢家通吃。


2017年4季度,从智能手机这个行业来看,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公司是三星,韩国当季出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的18.2%,利润占全球智能手机产业的10%。排名第二的是苹果,苹果出货量占全球智能手机的17.9%,但是利润占比达到87%。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名拿走了10%,第二名拿走了87%。第三名是华为,第四名是小米,第五是VIVO和OPPO,前三名拿走利润值的97%,其他的厂家加在一起贡献3%的利润,这就是残酷性。


5. 制造为王→渠道为王→用户为王


这个背后反映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是不同时代下的动力的变化:1)50-80年代:制造为王;2)90年代:渠道为王;3)现在:用户为王。


如今,卖方和买方天然的不对称摧毁了,定价权不可逆转的从卖方转移到了买方手里。有几种推论来解释这个现象。当用户手里权利越来越多之后,出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1)原有的B2C、标准化的模式走向定制化,定制化和个性化将从边缘走向主流;

2)原有数据中心的模式变为数据自主主权,原本是Facebook和谷歌的模式,现在越来越走向反Facebook的模式;

3)用户、股东、员工有可能从三边博弈变成三位一体。


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个三边博弈,我们很难判断到底谁排第一。通用电器很早就提出来,最重要的应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我国企业提出,这三方中一定不是股东第一,而是用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所以所谓的三边博弈一直存在,但是随着新的组织形式的出现,三边博弈有可能变成三位一体,用户可能变成非内部员工,可能为你内部的运营做出服务,成为你不付钱的员工。同时用户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取公司的分红权,成为股东。所以用户、股东、员工有可能从三边博弈变成三位一体。


4)由规模效应走向网络效应再走向裂变效应。从早期规模效应到叠加网络效应,应该如何打破这种赢家通吃?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到来,有可能出现新的组织形式,在这种新的组织形式里,超级用户或是超级个体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可能形成裂变效应,而破除原有的由于网络效应带来的赢家通吃。


6. 中国的创新路径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判断明天的竞争格局,背后基本的框架就是怎么看待今天的创新。如果我们回顾中国创新的演进史可以看到,中国的创新有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并不是100%的创新或是非创新,不是非黑即白的概念,有很多的灰度。早期中国的创新1.0版,我叫做移植创新,或是山寨。2.0版是整合,3.0版是跃变。1.0版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向整合和跃变。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明天的格局,如何看待创新3.0?首先,移植创新无处不在,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SHAI,就是山寨。举例来说,如果在苹果手机上插一个小方块,用这个就可以把手机变成一个POS机给小商户使用,这个人就是推特的创始人,在创办推特之后就创办了这家公司。中国有一家公司看到这个之后马上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这是典型的移植创新。虽然移植创新饱受美国主流的诟病,但是它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和中国的特点相结合,移植创新也有可能造就伟大企业。



两个美国研究知识产权的作者写了本书叫《模仿如何激发创新》,他们提出,一些行业里面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但也不妨碍这个行业持续创新。比如餐饮业,做出新菜没有产权保护,第二服装行业,衣服的版型也没有,第三段子手,段子也不会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但是这三个行业的创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其他行业。如果我们善用移植创新,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有可能造就伟大企业。中国有两个特点,一是市场规模,二是团队的24×7的迭代能力。当一个IP和中国的市场规模和中国团队的特有迭代能力结合之后,可能会迅速脱离原有IP,演化出一家独角兽和伟大的公司。


移植创新基本的思路有四个:跨地域移植,跨时域移植(也就是复古),跨技术轨道和跨行业移植,也就是地域、时域、技术轨道和市场。一个简单的例子,全球范围内把移植创新做到最极致的是德国互联网公司——火箭互联网,这家公司的使命就是移植创新,他们说要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但是加了一个后缀,除美国和中国之外。为什么加这个后缀,因为它所有的IP都来自这两个市场,在原创者没有能力把这个技术扩散到其他的市场之前就做移植。火箭互联网建立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左边是亚马逊,右边是他们在东南亚复制的一家公司LAZADA,这是真正的象素级的拷贝。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网站本身是很难有知识产权保护的。


第二个路径是整合,整合有两个基本思路,跨地区、跨行业进行跨界和嫁接。包括我们熟悉的很多种说法,互联网+、AI+,区块链+,这些本质上都是整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元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新的物种,这就是整合创新。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教育行业和Uber、Oculus的整合创新,将会是是怎么样的。


第三个是跃变创新,它的核心在于重新定义,重新定义你的技术边界、重新定义你价值网络,甚至重新定义你游戏规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多新物种的诞生都是跃变创新。包括盒马、拼多多等等。


很多企业起步于山寨,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最终再重新定义价值网络、游戏规则。


最后,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不是静止的时代,大家都在洪流当中,如果你要自由感就必须丧失安全感,如果你要前进就必须有勇气离开你现在站立的地方。


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