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家论坛:教育行业 IPO 潮,机会在哪儿?

在过去的几年中,新教育股上市破发已屡见不鲜,但教育公司的上市热潮仍有增无减,这与市场大环境不无关系。什么原因导致教育行业涌现了一波 IPO 潮?面对这波 IPO 潮,教育公司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如果海外上市公司回港股上市,对港股和 A 股的现有公司又会有哪些影响?同时对初创教育公司影响又会怎样?


近日,在由多鲸资本主办的 ECS 2020 中国教育资本年会上,多位上市公司企业家在东方证券首席分析师项雯倩的主持下,从各自视角出发,深入交流了对教育行业 IPO 潮的看法。21 世纪教育集团副总裁许敏、中国人瑞人才首席投资官柯霆钧、兴旺投资创始合伙人黎媛菲、卓越教育集团投资并购负责人梁颖琳围绕「教育行业 IPO 潮,机会在哪儿」展开了讨论。


图片


项雯倩:


大家下午好,我是东方证券负责传媒互联网的首席分析师项雯倩,在教育行业已有五年时间。这几年,教育行业整体的资本化从非常乐观到信心衰退,到看到曙光,到如今教育公司在 A 股、港股持续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今天想跟各位嘉宾探讨一下关于教育行业 IPO 潮的机会,请各位嘉宾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及所在公司的情况,再分享一下到底什么原因导致整个教育行业在今年逐步变好,出现 IPO 潮?以及在这波 IPO 潮中,上市公司或未上市的创业公司将会面临哪些机会和挑战?


黎媛菲:


兴旺投资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文化教育、大消费和高科技的投资基金,在文化教育方面投资了喜马拉雅、高思教育、尚德机构等 K12 和职业教育以及知识付费的龙头企业。我是兴旺投资的创始合伙人之一,加入兴旺之前在美林证券和中金公司做了十余年的投资银行,帮助很多中国企业在 A 股、港股、美股做上市以及后续的资本运作兼并收购,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交流教育企业 IPO 的机遇和挑战。


关于 IPO 潮,我觉得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现在的互联网音视频等新技术带动了一批教育企业满足上市条件。第二,教育这个市场,投资人非常喜欢。第三,政策的放宽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使教育企业有了更多的选择。


但挑战依然很大。第一,A 股基本都有盈利需求,去美国和香港上市,也要满足规模和行业地位的要求,并且单纯满足这些要求也不一定能够成功。在实际的上市过程中还会有很多问题,比如在 A 股要解决规范性合规、审核的问题,在海外上市要解决能否找到投资人给出满意定价来上市成功发行的问题。即使上市成功,股价的走势问题也是一大挑战,所以上市的成功不代表未来一帆风顺。


如果在 A 股上市,教育信息化、教育服务公司有着很好的机会,因为不需要特别大的规模;如果去香港和美国上市,K12、职业教育以及在线教育做的比较好的龙头企业是非常有机会的。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中概股的回归,我个人觉得是好事。因为这将有利于提升港股整体教育板块的关注度,关注度的提高则会带动更多的基金布局资金,对于龙头公司本身是一件多赢的好事。在不同的资本市场融资,可以分散单个资本市场的风险。从监管和企业的角度来看,都是正面的事情,对未上市的公司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案例。


投资人非常关注增长速度,会给成长最快、行业领先企业更多关注。但现在的资本非常活跃,有时会给创业者一些错觉。资本很多时候只是锦上添花,企业的业务模式如果本身是良性的,那么资本可以助力其更早地成为行业龙头,进入良性循环。但资本很难帮企业找出正确的模式,一方面企业除了要有找业务模式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有运用资本的能力,同时不能在资本的助推下失去冷静。如果没有把握好节奏,可能会把自己的模式和公司推到非常危险的境地。


兴旺一直以来特别看好刚需赛道,会持续关注和投资一些能够获取新渠道、获客成本有优势的企业。在获客渠道和成本优势方面,教育机构线上和线下的能力都要有。另外,我们关注到教育信息化、音视频等新技术领域有很多机会,职业教育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盈利能力非常不错的公司。



梁颖琳:


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卓越教育投资并购部的负责人梁颖琳。卓越教育成立于 1997 年,至今已有 23 年,总部在广州,也是首家在港股上市的课外培训机构,业务板块主要有课外培训、升学和素质类教育。卓越一直在投资并购方面有比较多的布局,投资方面主要投素质教育类的,并购是从 2009 年开始就一直有,在区域做一些 K12 课外培训机构的并购。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在这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多。很高兴与大家探讨关于上市方面的话题,也希望以后有合作的机会。


我在教育行业已经十五年了,刚开始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行业整体还很原始。近几年来,龙头教育机构逐步发展壮大,资本大量投入教育,很多教育行业的新兴品类开始出现,加上基金的退出需求,推动了一批企业上市。


在挑战方面,上市合规成本很高。而且十五年来,在教育行业中,很多教育机构的商业模式变化不大,所以上市并不一定市值翻倍。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教育机构未必一定要选上市,也可以选择被大机构并购。


现在教育机构在 A 股上市,会推动越来越多教育机构未来上市,相应的弊端就是竞争会更大。资本在投资过程中,会看重哪家更好,所以教育机构自身要做得更强。至于上市地的选择,中国的香港和大陆都更安全,美国会有很多挑战和政策压力,对比来看,港股和 A 股都是很好的选择。


前几年我们一直在做并购,后来 2013 年左右因为在线教育崛起,投资了很多科技类、素质教育类公司,现在除了并购一些课外培训的机构以外,可以并购的部分是学校类。选择并购对象的标准有这么几个:第一,跟我们一样的课外培训公司;第二,规模在当地前五,规模太小的话我们整合过来也比较难;第三,跟我们的文化契合。现在很多创业者都很年轻,他们可以继续往前冲,我们并购以后可以直接管理,纯线下的机构我们可以帮他搭建线上,提升管理,压低成本,达到最终并购的价值和目的;第四,希望机构更专注于教学,给到学生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教学质量,提高效率和效果。我们会关注政策改革考虑并购,并购之外也会做一些其他孵化。

柯霆钧:


大家好,我是人瑞人才的首席投资官,人瑞人才是去年年底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一家企业,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司,也是我从业的第五个上市公司。人瑞人才今年投资的一个项目是专门做产教融合与专业共建的一家企业——天津滨海讯腾集团。


最早教育行业在港股以及其他市场的整体挑战是上市公司规模偏小,没有融资通道,没有资金实力支撑企业的快速发展。两年前,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加到一起,基本上达不到 100 亿美金总量。经过各个公司不断抱团取暖,高教终于被市场承认是个好的商业模式,是抗周期强的稳定性稀缺资产。上市公司变多加大了市场的认知度,打通了融资通道,从而更快地发展。


但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龙头效应。最近港交所主板有所变化,将来上市会提高 50-100% 的利润要求,所以上市门槛也在相应变高。企业也要考虑如果规模不够的话,到底应该找人在一起增厚整体的体量,还是做出特别吸引人心的投资故事,亦或是和上市公司强强联合,通过并购进入上市公司体系。


中概股的回归,在带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拉高关注度的同时,也会促进市场竞争,让教育公司从依赖政策红利到有压力和动力做大做强、提高人均效能和办学质量,真正把教育做好,而不仅仅满足于 IPO。


今年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行业整体的业务形态有较大变化,比如招聘都转到线上了,线下宣讲会基本都已暂停。企业有好的想法和产品,行业空间够大,要做融资不难。


所有传统企业慢慢都会有一些技术或模式上的创新。我们通过灵活用工服务帮企业满足相关的人力需求,就像一个公共的人力部,把所有的人才变成蓄水池,只要人才为你所用,不需要为你所有,这样可以有最高的人均管理效能,可以规避一些业务上的不确定性风险,所以这是机会。


跟企业的关系足够好,有足够的信任之后,学校会把业务外包给我们,外包进校园也是最新的尝试,把企业整个部门设在校内变成训练中心,我们具有从场地到用工的成本优势,对用工的企业来说是很低成本的。对学生来说,能有足够真实而不是虚拟的项目经验,有利于进入知名企业实现更好地就业,进入获得更高薪酬的就业通道。


许敏:


大家下午好,我是 21 世纪教育集团的许敏,集团于 2018 年 5 月在港股上市,目前产业分布在河北和浙江两个地区,产业布局主要是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学前和 K12 的学校,目前旗下有 22 所学校,同时有互联网教育的板块。


IPO 潮要从两个维度去看,即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取决于时代的红利,也就是说最主要看趋势,趋势一方面是指国家的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是指政策带来的红利期,允许教育资产证券化。内因来看,一方面是企业通过 IPO 获得一部分融资资金后,可以快速扩张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很多企业急于快速 IPO,获取快速的扩张规模效应。


至于未来的机会和挑战,教育行业非常大,很难有头部的几家企业形成垄断,所以还会源源不断有新的公司或新的创业者杀进来获得应有的份额。但第一点是企业可能会面临站队的问题,第二点是初创企业需要在细分赛道里快速跑到头部,才能获得生存下来的机会。第三点是初创企业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扩张。


有三种类型的企业更容易成功,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独角兽,跑到领域头部,很快获得巨额融资,快速实现扩张。第二种是扎扎实实做线下,但从目前来看,纯粹做线下的教育机构,比如学历教育、高等学校以外,基本在未来很难脱离线上,线上和线下结合起来融合发展还是要借助于第三方的力量。


短期来看,中概股回归,A 股必然会有抽水效应。长期来看,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打通,给了 A 股投资者更多的标的选择,对大行业有好处。另外,如果大量巨头回归中概股,未来对于整个教育行业尤其上市公司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可能会有整合的机会。


对于正在准备上市的公司,有三个避坑建议。第一,是关于主体资本的问题。《民促法》对于非营利性学校与营利性学校做了区分,现在正在筹备上市的人一定要选择营利性赛道。培训机构基本都是民非机构,要变更成公司制。避开国家政策定的非营利性资产,比如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和小学是肯定要剥离出去的。


第二,是关于上市地的选择。净利润比较好的公司可以等一等,等待 A 股进一步打通上市通道。财务指标尤其是净利润方面不太好,还是要考虑港股和美股。


第三,是关于财务合规性的问题。关联交易的问题、员工的社保等,是所有教育上市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




ECS 2020 更多嘉宾主题演讲回顾文即将发布,请持续关注多鲸微信公众号。


如需嘉宾 PPT,可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嘉宾中文姓名全称,如:葛文伟。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