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河补习班》管窥中国教育


最近上映的电影《银河补习班》,无疑成了暑期档国产影片的扛鼎之作。邓超、吴京等一批具有流量号召力的主演,与其上映一周之后的7亿票房,也彰显了其人气与热度。这部电影的主题有两个,“教育”与“父爱”。抛开电影本身的技巧不谈,我们来看看电影中教育元素,放在今天的中国,会引发人们的哪些问题和思考。


简单来说,《银河补习班》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踌躇满志的工程师父亲,经历了遭人陷害后入狱。叛逆的儿子濒临被学校开除,父亲出狱之后重新对孩子进行教育并同学校进行对抗,最终儿子当上宇航员,实现了成功人生的故事。


可能在很多人看起来,这个电影的主旋律还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争”这样的老调重弹,豆瓣上平均6.2分也足以看出人们对缺乏新意的态度。电影本身的说教意味过于浓重,细节的漏洞也为人所诟病。然而作为一部面向全年龄段、受众囊括了一线城市的精英人士与五环外劳动人民的影视作品来说,至少做到了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并在今天的时间点上,给中国教育的观念划上了一道分隔符号。80、90年代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在60、70年代的人们看来会有所格格不入。随着主流话语权的接棒、西方思想的强渗透与经济能力的持续提高,很多常年讨论但未能分毫改变的状况,在今天的正在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如春雨润人心,细无声处有惊雷。


我们今天就是试图顺着电影所阐述的,简单直白的道理出发,管窥蠡测出泱泱大国的教育全貌。


基础教育的功能:选拔


在《银河补习班》这部影片中,人物塑造相当脸谱化。一是以教导主任阎主任为代表的“应试派”,一是以邓超主演的父亲、工程师马皓文为代表的“素质派”。现实中也会存在这两种类型,以及在中间摇摆不定的人,如很多家长在观念上是素质派,但在行为上却变成了应试派。


我们知道,这两者都有各自存在的合理性,分别对应的是基础教育的两种功能:选拔与培养。


著名科幻作家、目前在教育领域进行创业实践的郝景芳说道:“以选拔为目标的教育系统设置,基本排除掉大部分人生理想。[1]在社会整体处于发展阶段,存量资源有限、世袭与市场化竞争并行的现代分配制度下,教育的选拔功能,是由生产力发展和分配关系明确这两者反向决定的。作为一个被明确定义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教育制度最重要的功能,无疑是选拔。


选拔则意味着竞争,竞争则有优胜劣汰。于是我们看到今天,即便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只有50%-60%。

123.png


(图1:中考及高考情况


这样的压力向下传导,至小升初、幼升小。我们应当看到的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也在随着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而趋向于少数人手中[2]。于是来自于起跑线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图2:自上而下传导链条)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教育的选拔功能一目了然。电影中所正面倡导的“培养”功能,只能意味着牺牲资源占有为代价。今天的中国,承载着14亿人口的发展期待,如果无视教育的选拔性,而是一味强调培养,无疑是徒劳之举。


那么我们再进一步来看,“选拔”是否真有那么残酷,需要通过无数遍的刷题、各种死记硬背、超负荷的学习来完成?这也是电影给我们传递的一种“刻板印象”,即应试的一定是不好的,是反人性的。学生毕业以后通过撕书来进行宣泄,学习是一种负担。


这里,我们需要思考一个叫做“选拔效率”的问题。无论是作为国家机器、教育服务提供者,还是作为家长和学生个体,都身处此局中。左极端情况下所有人轻松减负,右极端情况下所有人满负荷运转,所有中学变成毛坦厂为代表的高考工厂。而博弈论告诉我们,群体博弈的结果无疑是后者。


我们所要避免的,便是右极端情况。提倡教育的培养功能,或许能实现这一点,但更有价值的,则是提高选拔效率,以更低的社会整体成本来承载教育所不得不承担的功能。


在公办体系的基础教育领域,即通常所说的“K12”领域,交付形式相对固定,都是通过固定老师、固定同伴、固定消课的“三固定”模式,并且一固定就是3年-6年,难以改变。公办体系的效率提升之处,则是在于B端的技术手段应用。创新的力量,则需要资本加持的市场来提供,硅谷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如以七天网络等为代表的智能阅卷和题库,以雪松湾为代表的智能测评系统,以校宝在线为代表的教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等等。通过科技的力量,提高教、学、练、测、评的各个环节效率,减少学生的重复劳动,或许是实现“减负”的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另外,高考制度的革新,也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如目前正在推行的新高考政策等。


在非公办体系的基础教育领域,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外辅导”,也是人们经年探讨的问题。电影中由父亲马皓文本人提供的课外培训,则是大多数家庭所不具有的条件,无论是时间、精力、能力都有条件限制。于是这样的刚需驱动了万亿级的教育培训市场,出现了如好未来、昂立、精锐这样的上市公司。这也是世界范围内,教育界、资本界普遍探讨的问题:“课外辅导在世界各个城市都根深蒂固,并且普遍存在。”(Eilor,2007)


(图3:韩国K12参培率的增长)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在一些情况下,课外辅导成了主流教育的替代品。特别是临近重大的外部考试时,一些国家的学生也许认为学校不 太能满足他们的特殊需要,因为学校必须服务于一系列广泛的需求,社会和政治目标也更加广泛。在土耳其,这种情况达到了极端,学生付费购买医疗记录,以便能够不去上学。特别是在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学期, 学生全力以赴地到课外辅导中心上课,并在家备考,而不是全力以赴地 到学校上课。”[3]


从这些只言片语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这样的事实:市场化提供的教育培训服务,相较于公办教育体系,更具有效率。这一点,我们在其他行业也得到了印证。制度层面鼓励发展这一类服务,无疑也是在提高选拔效率。我们今天能看到,线下的一对多、一对一等多种培训机构根植于各线城市,在线直播、双师、录播课、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的区别于公办体系之外的基础教育供给如漫天繁星,另有如ClassIn这样的在线直播工具帮助传统线下机构进行在线化。国家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逐渐出台政策规范这一市场化行为,发挥正的外部性。[4]


总之,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脉络,与其强调淡化选拔功能而发挥培养功能,进行这样不切实际的口号空谈之外,不如思考如何在制度层面提高选拔效率,充分运用技术、发挥市场创新力、均分教育资源。将生死擂台的血腥味去掉,便也是一件利在千秋之举。



从应试到素质,再到能力


《银河补习班》中的父亲,从剧情中我们没有看到对其子马飞的学科培训,而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工程类)和思维方式的培训(自己动脑子)。这两者对应的,便是我们今天所探讨的“STEM教育”与“能力型教育”,或者说“能力教育”。


STEM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子集,其对于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思维的教育,强调工科领域的动手能力,是传统学科应试教育所忽略的。今天的STEM教育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即使有一批少儿编程的公司斩获巨额融资,即使探讨的热度居高不下。具体表现为居高不下的获客成本,与首单亏损的UE模型。在线编程相比于去年已有降温之势,即便头部公司融资也未能十分顺利。线下的STEM教育,相比于线上获客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仍占比相对较高,并且单店爬坡需要一定周期。我们能看到STE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距离井喷期还有一定距离。


而即便是兴趣类的素质教育,如传统的琴棋书画这样的技能培训,在今天的中国也是处于行业早期。具体体现在,中国没有一家素质教育领域的上市公司。即便各个领域都有已成规模的企业,如上百家美术加盟连锁的蕃茄田、国学教育的领先品牌秦汉胡同等,整体市场仍处于培育期。


如前所叙述的,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带来的刚需催生了课外培训市场。素质教育领域,刚需性没有那么强,学生在达到一定年龄(如三年级)之后,首先面临的便是时间分配问题。抢夺时间的,无疑是课内的作业,与学科的课外培训。然而我们知道,素质教育也承担了部分选拔功能,如美术、音乐领域中的艺考等。通过艺考进入985、211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学院,也是一部分人们的上升路径。古代的“武举”同样是提供一条区别于科举的通道。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淡化了“分数”这一硬性指标,但素质教育仍然离不开“选拔”的影子。然而从素质教育到“能力教育”,则是淡化“选拔”这一功能,回归到“培养”上。在电影中,父亲告诉自己的孩子“要让脑子转起来”,便是一种引导式的教育,培养其思考能力。能力教育,更多地是教育孩子思维方式、对世界的理解、对方法的运用,更加接近教育本质,也是整个教育演进的方向。


在美国,“能力教育”的实践者有之,如Minerva。在中国,则有探月学院、未来学校X School等这样的一些先行者。“能力教育”属于并行于选拔式教育之外的一套体系,也属于发展的初期。某种意义上,“职业教育”也属于此范畴。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内,职业教育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如德国的“现代学徒制”,能够培养出能够生产世界领先工业产品的工人。


年初国务院印发的“职教20条”[5],则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进行的大国举措。在“选拔”体系之外,独立打造出能够对人们进行“培养”的体系,落脚点便是职业教育。传统的中职、高职只能培养成一些低端技术的工人,高校所学知识也和市场多有脱轨。而当产教融合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体系能够使得产业与学界无缝衔接,那么对个人发展、社会繁荣等来说,则是更大的促进。在电影中,“宇航员”这一职业,显然不需要人们通过12年的基础教育,而是另一条独立发展路线。同样地,每个职业,都有对应自身属性的需求,对应的教育路径也将逐渐变得清晰。


至此,我们从公办基础教育、市场化提供的教育培训,论述到了STEM教育、素质教育,再到创新教育、职业教育,基本可以看出中国目前阶段的教育全貌,与接下来的演进方向。


结论:中国教育全貌——分层迭代


以上,我们大致得出了关于目前中国教育全貌的一些论断:


基础教育以选拔为主要功能,公办、民办体系双轨运作。公办体系中,技术手段充分运用,高考政策逐渐革新,将有效提高选拔效率。民办体系内,课外参培率逐渐提高带来资本化机会,在线、双师等多种供给侧的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


素质教育兼具了一部分选拔功能,培养功能面临基础教育的挤压,无法充分发挥。整体市场资本化率远低于基础教育,行业发展处于极早期。


能力教育包括创新学院和职业教育,前者是民间力量进行的有益尝试,探索教育最优解,后者是国家意志主导的锐意改革,打造培养体系。任重而道远。


(图4:中国教育所处发展阶段)


中国的教育,正在从选拔功能向培养功能发生质的改变。


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一些灵感和启示,未来的路还需我们今天一步一个脚印去铺就。电影中的个体理想,在不远的将来,将规模化地实现。从顶层社会,到中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每一个层级的供给端都在发生正向的变化。立足当下每一天,远观未来一百年,我们终将到达。


参考文献

[1]《面对应试教育焦虑,我做出这样的选择》,郝景芳

[2]《21世纪资本论》,Thomas Piketty

[3]《直面影子教育系统》,Mark Bray

[4]《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工信部、网信办等六部门联合出台

[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





多鲸

精选




19H1投融资报告 | 国际教育2 | 读书无用论 | 风口 | 职业教育2 | 国际教育1 | 职业教育1 | STEM教育 | 在线教育 | 教培图谱 | 教育复盘





报告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多鲸发布的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01/ 2018年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可在后台回复“2018”)
02/ 2018年少儿素质教育投融资报告 (可在后台回复“素质教育报告”)

03/ 国际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可在后台回复“国际教育”)

04/ 2019年上半年教育行业投融资报告(可在后台回复H1”)





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55号申通信息广场207室

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东区3号楼1206室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3-232号万菱汇国际中心46层
多鲸资本
四大业务
多鲸洞见
团队介绍
合作机构